【亲历】1999年女足世界杯的那次失误
“终场哨响我脑子一片空白,呆若木鸡。”回忆起1999年女足世界杯决赛,当时中国队的主力门将高红记忆犹新。那年中国女足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但最终倒在了12码线上,遗憾获得亚军。“那场比赛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深知若想取得优异成绩,仅靠以往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赛前布置,点球的失利给了我们一个教训。”高红坦言。 当半决赛5比0大胜挪威后,中国女足历史性地首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全队上下对冠军充满了渴望。“憧憬冠军是肯定的,同时也希望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技战术表现都是如此。”高红说。 虽然纵观中美女足交战历史,中国队负多胜少,但决赛中姑娘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与对胜利强烈的渴望。当双方一次次与进球擦肩而过后,比赛终被拖入残酷的点球决战。“其实踢点球我们是有心理优势的,毕竟在年初的阿尔加夫杯上我们曾通过点球战胜过美国队。”高红说,“赛前教练对我方主罚点球的队员进行了特殊训练,但并没有研究对手,所以我未能在赛前得到有用信息,当点球大战真的来临时我脑子有点懵。” 与中国队截然不同,美国队在赛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布置,反复观看阿尔加夫杯比赛录像,更是对门将高红进行了深入研究。“我扑点球主要是靠观察对方眼睛判断球路,凭借的是我临场的阅读能力,美国队通过观看录像发现了我这个特点。决赛中裁判哨声一响,她们的队员根本不与我进行眼神交流,起脚就射,完全打乱了我以往的扑球习惯。”高红说。 节奏被打乱后,高红的心理产生了变化,“站在门线上我心里很虚,脑子处于真空状态,再加上在美国队主场,我扑球时现场9万名观众会发出跺脚等干扰声音,我完全不能冷静判断球路。”高红回忆道,“当刘英的点球被扑出去后,我很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寻找办法摆脱困境,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痛苦、自责、遗憾……高红内心五味陈杂,“现在回想起来,赛前没有专门研究对方点球手是重大失误。虽然亚军已是中国女足在世界杯历史上的最佳战绩,但单就这场比赛而言我们是失败的。”话语间不难看出高红对那场失利的耿耿于怀。 1999年世界杯过后,中国姑娘被贴上了“铿锵玫瑰”的标签,“那次比赛后,中国女足得到了更多关注,社会影响力也有所提升。但在推动女足联赛水平、女足人口等方面并未有显著效果。教练组的优秀经验也未能推广到基层队伍中去,对中国女足的整体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高红直言。 “那场比赛已成为过去,但它留下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各方力量,在赛前进行充分详尽的准备将对赛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高红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