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机构知识库,欢迎您

摘要:

作为言论自由的一种新形式,互联网对传统的言论自由保护原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互联网的发散性、互动性和难以辨认性,传统上限制言论自由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实践中限制言论自由的难度也有所增加。为此,各国普遍建立了专门的互联网管理和协调机构,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以规范和保障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应当适合各国的国情。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不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公民的信息化意识薄弱,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列言论自由的保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从网络的硬件设施看,作为言论传播的工具,网络安全的设施和技术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考虑得较多——当然,这是极其必要的,但对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考虑得还不够;在某些领域,如公民隐私权、知识产权、信息自由等方面的立法还存在空白;在理论研究上,如何处理好互联网与我国人权保障,尤其是与言论自由保护之间的关系还未广泛而有效地展开讨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时代我国言论自由保护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的浪潮之中,为了迎接互联网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应当加强对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与言论自由保障问题的研究,政府应直接参与互联网上言论的交流,并加强言论自由保护方面的立法。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从言论自由的平衡机制——维持个体言论自由、信息接受者(即公众)的利益平衡,以鼓励个体的言论自由,促进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言论自由的基本精神出发,系统研究了互联网上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问题。

论文共分六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通过正反两个方面引出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利益平衡分析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言论自由与互联网”。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不限于互联网技术人员的人士(其中还包括某些比较有声望的法学家)认为言论自由在互联网上应该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所以互联网上言论自由是否需要法律调整仍值得商榷。本部分正是从互联网的技术、精神入手,研究分析了言论自由在网络空间是需要法律力口以规范的。

第二部分,“对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本部分是从网络空间言论自由对公民对突发事件的知情权,对促进政府民主建设的价值,对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的人文价值,对网络文学发展的价值,对中国新人文复兴运动发展的价值,对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而指出了网络空间言论自由对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各国如何对其保护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三部分,“对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限制”。分析了限制的理由、限制的途径和方法、国外一些国家具体如何限制以及对我国现行法律对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限制的评说。

第四部分,“对规范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建议”。分别从如何完善网络立法,政府应该借助互联网尽快实现管理现代化,非政府组织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级制度对网络进行管理,公民中应培养出舆论领袖以规范网络中的言论方向。从而有效的消除网络中言论自由的弊端,最大限度的实现公民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的价值。

结论部分,对互联网和言论自由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总结。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