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怎么算?
农村有句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看来在每年最热的时候就是伏天了 。可是,你知道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吗?怎么计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怎么算
1、入伏时间: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初伏的第一天,初伏固定为10天。
2、 出伏时间:立秋首庚为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末伏固定为10天。
3、中伏天数不固定,有可能是10天,一般为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如何算入伏和出伏的时间
夏至三庚便入伏,立秋首庚为末伏。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直接每年查下三伏天时间即可,因为入伏的计算方法比较的繁琐,要熟悉我国独有的“干支纪法”。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展开全文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在这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因此很多人认为夏至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至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白昼时长依然大于黑夜,地面所吸收的热量大于所散发的热量,地面吸收的热量还在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大,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外,由于三伏天主要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来自海洋的大量潮湿空气不断吹往陆地,地面会非常潮湿,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这进一步提升了地面温度,因此人会感到很闷热。
入伏的主要习俗有吃饺子、吃馄饨、吃火腿、吃汤面、吃鸡、吃羊肉、贴三伏贴等。除了以上习俗,每逢三伏,人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避暑,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食俗文化。比如,北宋夏日节食是“伏日绿荷包子”,用荷叶裹包子,据说有清暑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