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音樂的語言:一次精通所有你必須知道的樂譜符號

這篇文章將透過詳細的文字解說與清晰的圖示表格,帶您系統性地拆解五線譜的每一個核心元素,從最基本的音高、節奏,到賦予音樂生命力的表情記號與演奏技巧。就算您已經有看譜經驗,本文的一些細節整理與觀念釐清,或許也能帶給您新的收穫。讓我們一起揭開五線譜的神祕面紗,真正讀懂樂譜背後的聲音。

第一章:構成音樂的基礎——五線譜、譜號與音高

五線譜 (Staff / Stave)

五線譜正如其名,是由五條等距的平行橫線所構成。這五條線由下至上分別稱為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和第五線。線與線之間形成的空間則稱為「間」,同樣由下至上,分別是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和第四間。

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決定了它的音高。位置越高,音高越高;反之亦然。然而,單純的五條線本身並未定義任何絕對的音高,它只提供了一個相對的音高框架。要確定每條線、每個間代表的確切音高與音名,我們需要一個重要的基準點——譜號。

加線 (Ledger Lines)

當音樂的音高超出五線譜所能涵蓋的範圍時,我們會在譜線的上方或下方增加短而平行的線,稱為「加線」。這些臨時增加的線延伸了五線譜的音域,使得極高或極低的音符也能被準確記錄。

譜號 (Clef)

譜號是寫在每一行五線譜最左側的符號,它的功能是「定義」某條線的特定音高,從而鎖定整個五線譜的音高系統。這個標誌決定了音符的唱法。最常見的譜號有三種:G譜號、F譜號和C譜號。

G譜號 (高音譜號)

外觀:由草寫字母 "G" 演變而來,其螺旋的中心點環繞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此譜號也稱 g clef。

定義:它規定了第二線的音高為 G4,也就是鋼琴上中央C右邊的那個G音。一旦G4的位置被確定,其他的音高便可依序推算出來。

用途:高音譜號是最常見的譜號,適用於記錄高音樂器(如小提琴、長笛、雙簧管)和鋼琴的右手部分,以及女高音、男高音等聲樂譜。

F譜號 (低音譜號)

外觀:由草寫字母 "F" 演變而來,其右側的兩個點夾住了第四線。此譜號也稱 f clef。

定義:它規定了第四線的音高為 F3,即中央C左邊的那個F音。

用途:低音譜號用於記錄低音樂器(如大提琴、低音管、長號)和鋼琴的左手部分,以及男中音、男低音的聲樂譜。

C譜號 (中音/次中音譜號)

外觀:像一個有兩道弧線的英文字母 "K"。

定義:其正中央的凹槽對準哪條線,那條線就代表中央C (C4)。

用途:C譜號是可移動的。當它位於第三線時,稱為中音譜號,主要為中提琴使用;當它位於第四線時,稱為次中音譜號,用於大提琴、低音管等樂器的高音域部分,以避免在某些情況中需要過多的加線。

譜號名稱

常用別稱

符號

定義

主要用途

G譜號

高音譜號

𝄞

第二線為 G4

鋼琴右手、小提琴、長笛、女高音

F譜號

低音譜號

𝄢

第四線為 F3

鋼琴左手、大提琴、低音管、男低音

C譜號

中音譜號

𝄡

第三線為 C4 (中央C)

中提琴、中音長號

C譜號

次中音譜號

𝄡

第四線為 C4 (中央C)

大提琴、低音管的高音域

第二章:時間的藝術——音符、休止符與節奏

音樂不僅是音高的變化,更是時間的流動。五線譜透過不同形狀的音符和休止符來精確表示每個樂音持續的時間長度,即「時值」。

音符 (Note)

音符由符頭 (Note Head)、符幹 (Note Stem) 和 符尾 (Note Flag) 組成。它們的組合方式決定了音符的相對時值。

音符名稱

英文名稱

符號

相對時值 (以全音符為1)

全音符

Whole Note

𝅝

1

二分音符

Half Note

𝅗𝅥

1/2

四分音符

Quarter Note

1/4

八分音符

Eighth Note

1/8

十六分音符

Sixteenth Note

𝅘𝅥𝅯

1/16

三十二分音符

Thirty-second Note

𝅘𝅥𝅰

1/32

符槓 (Note Beam):當兩個或以上的八分音符(或更短的音符)連續出現時,它們的符尾會被連接成「符槓」,使樂譜看起來更整潔、更易於閱讀節奏組合。

休止符 (Rest)

休止符代表音樂的靜默,表示在特定時間內不發出任何聲音。每種音符都有一個對應時值的休止符。

休止符名稱

英文名稱

符號

對應音符

全休止符

Whole Rest

𝄻

全音符

二分休止符

Half Rest

𝄼

二分音符

四分休止符

Quarter Rest

𝄽

四分音符

八分休止符

Eighth Rest

𝄾

八分音符

十六分休止符

Sixteenth Rest

𝄿

十六分音符

小訣竅:初學者常混淆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可以想像它們是帽子:全休止符像倒放的帽子(在第四間,掛在第四線下),可以裝滿四拍;二分休止符像正戴的帽子(在第三間,坐在第三線上),只能裝兩拍。

附點音符 (Dotted Note)

在音符或休止符右邊加上一個小圓點,稱為「附點」。附點的作用是將原音符的時值增加其一半的長度。

一個附點:原時值 x 1.5 (或原時值 + 原時值/2)

例如:附點二分音符 = 2拍 + 1拍 = 3拍。

兩個附點:第一個附點增加原時值的一半,第二個附點再增加前一個附點時值的一半。

例如:雙附點四分音符 = 1拍 + 0.5拍 + 0.25拍 = 1.75拍。

連音 (Tuplet)

當需要將一個時間單位分割成常規音符無法表示的等份時,就要使用連音。最常見的是三連音,表示「在原本只能容納兩個音符的時間內,平均地演奏三個音符」。例如,在一個四分音符的時間內彈奏三個八分音符,就會寫成三個八分音符,並用數字「3」標示。

第三章:規範音樂的框架——拍號、調號與升降記號

拍號 (Time Signature)

拍號是寫在譜號與調號之後的兩個數字,以分數形式呈現。它定義了樂曲的節奏骨架。

上面的數字:表示每小節 (Measure/Bar) 有幾拍。

下面的數字:表示以哪種音符為一拍。 (4代表四分音符,2代表二分音符,8代表八分音符)

常見拍號:

4/4:每小節有4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也可用一個像 "C" 的符號表示,稱為 Common Time。

2/2:每小節有2拍,以二分音符為一拍。也可用一條豎線劃過 "C" 的符號表示,稱為 Alla Breve 或 Cut Time。

3/4:每小節有3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是華爾滋的代表節奏。

6/8:每小節有6拍,以八分音符為一拍,帶有搖擺的感覺。

升降記號 (Accidentals)

升降記號用來改變音符的原始音高。它們的標記時常會讓彈奏者使用鋼琴上的黑鍵,但並非絕對,例如 C♭ 和 E♯ 都是白鍵。

記號名稱

符號

作用

升記號 (Sharp)

將音符升高半音

降記號 (Flat)

將音符降低半音

還原記號 (Natural)

取消升降記號,還原為原始音高

重升記號 (Double Sharp)

𝄪

將音符升高一個全音 (兩個半音)

重降記號 (Double Flat)

𝄫

將音符降低一個全音 (兩個半音)

臨時記號 (Accidental):寫在音符左邊的升降記號,其效力僅限於該小節內、同一音高的所有音。跨過小節線後自動失效。

調號 (Key Signature)

調號是寫在每一行最前面,譜號之後、拍號之前的一組升記號或降記號。它規定了在這首樂曲中,哪些固定的音符需要永久性地升高或降低半音,除非被臨時記號還原。調號標示了樂曲的「調性」,並對整體的和聲有決定性影響。

升記號順序:F#, C#, G#, D#, A#, E#, B#

降記號順序:Bb, Eb, Ab, Db, Gb, Cb, Fb

速度標記 (Tempo)

速度標記用來指示樂曲演奏的快慢。它通常標示在樂譜的開頭。

文字標記:使用義大利文文字來描述速度,例如 Largo (廣板,慢)、Andante (行板,中速)、Allegro (快板)。

節拍器標記:以「音符 = 數字」的形式出現,例如「♩= 120」,意思是一分鐘內要演奏120個四分音符的長度,這是非常精確的速度指示。

第四章:賦予音樂表情與生命——力度、演奏法與裝飾音

力度記號 (Dynamics)

力度記號,或稱力度標記,指示演奏的音量大小,通常使用義大利文文字縮寫。

符號

義大利文

中文

pp

Pianissimo

極弱

p

Piano

mp

Mezzo-piano

中弱

mf

Mezzo-forte

中強

f

Forte

ff

Fortissimo

極強

cresc.

Crescendo (𝆒)

漸強

dim.

Diminuendo (𝆓)

漸弱

sfz

Sforzando

突強

fp

Fortepiano

強後即弱

連接與斷開:圓滑線與連結線

樂譜中的弧線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義:

連結線 (Tie):連接兩個相同音高的音符。它的作用是將兩個音符的時值相加,演奏成一個連續不斷的長音。

圓滑線 (Slur):連接兩個或以上不同音高的音符。它表示這些音符要圓滑地 (Legato) 演奏,音與音之間沒有間斷。

演奏法記號 (Articulation)

這些記號標示在音符的上方或下方,指示具體的演奏方式。

斷奏 (Staccato):音符上方的小圓點 (•),表示要彈得短促、有彈性,時值約為原音符的一半。

持續音 (Tenuto):音符上方的短橫線 (–),表示要彈滿拍子,音符的時值被充分保持。

重音 (Accent):音符上方的 ">" 符號,表示要特別加強該音的力度。

延長記號 (Fermata):像眼睛一樣的符號 (𝄐),表示可以自由延長該音符或休止符的時間,由演奏者或指揮這個人決定。

裝飾音與其他技巧

琶音 (Arpeggio):和絃旁垂直的鋸齒線,表示要將和絃中的音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有箭頭指示)快速地依序彈出,形成分散的和聲效果。

滑音 (Glissando):兩個音符間的波浪斜線,表示要從第一個音平滑地滑到第二個音。

顫音 (Trill):音符上方的 "tr" 記號,表示要將主音與其上方的大二度或小二度音程的音快速交替演奏。

震音 (Tremolo):在一個音符的符幹上畫斜線,表示要快速重複該音。如果是兩個音之間有斜線,則表示快速交替這兩個音。

鋼琴踏板標記 (Pedal Marks)

對於鋼琴,踏板的使用是重要的演奏技巧。

延音踏板:最常見的標記是 "Ped.",表示踩下右邊的延音踏板;一個星號 "" 或 "┌┐" 的結束記號則表示釋放踏板。精確的踏板標記會用一條橫線表示踩下的持續時間。

– 柔音踏板*:標示為 "una corda",意思為踩下左踏板;"tre corde" 則表示釋放。

第五章:樂曲的結構與導航——反覆與跳躍記號

為了避免重複抄寫大量樂譜,作曲家會使用反覆記號來組織樂曲的結構。

記號/術語

符號

說明

反覆記號

𝄆 … 𝄇

表示被括住的段落需要演奏兩次。若無左邊的記號,則從頭反覆。

一、二房子

1. ┌─┐ / 2. ┌─┐

與反覆記號搭配。第一次演奏時彈第一房子,反覆後跳過第一房子,直接彈奏第二房子。

從頭反覆

D.C. (Da Capo)

它的意思是指示從樂曲的開頭重新演奏。

從記號反覆

D.S. (Dal Segno)

指示從 "𝄋" (Segno) 這個標誌處開始反覆。

結束

Fine

義大利文的「結束」。通常與D.C.或D.S.連用,表示反覆到此處結束樂曲。

跳躍記號

𝄌 (Coda)

一個圓圈加十字的符號,表示一個獨立的「尾聲」。當樂譜指示 "To Coda" 時,需跳躍到標有 Coda 符號的段落。

常見問題 (FAQ)

Q1: 符幹的方向(朝上或朝下)有什麼規定嗎?

A1: 是的。以五線譜的中間線(第三線)為界,音符若在第三線或以上,符幹通常朝下;若在第三線以下,符幹則朝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樂譜看起來更美觀、緊湊,避免符幹超出五線譜太遠。

Q2: 連結線 (Tie) 和圓滑線 (Slur) 看起來很像,如何快速區分?

A2: 關鍵在於音高。連結線只會連接兩個音高完全相同的音符,作用是延長時間。而圓滑線則連接兩個或以上不同音高的音符,表示要圓滑地演奏。

Q3: 臨時升降記號的效力有多久?

A3: 臨時記號(寫在音符左邊的升、降、還原記號)的效力僅限於它所在的一個小節內。一旦跨越了小節線,它就會自動失效,音符會恢復到調號所規定的音高。

Q4: 為什麼鋼琴譜通常有兩行五線譜?

A4: 鋼琴譜通常使用「大譜表 (Grand Staff)」,由一個高音譜表和一個低音譜表組成,並用花括號連接。這對應了鋼琴寬廣的音域,高音譜表通常由右手彈奏,低音譜表則由左手彈奏。樂譜上有時會用 RH (Right Hand) 和 LH (Left Hand) 或 m.s. (mano sinistra)、m.g. (main gauche) 等文字標記來提示演奏者使用哪隻手。

總結

五線譜是一套極其精確且富有表現力的記錄系統。它不僅僅是音高與節奏的組合,更透過豐富的力度、表情和演奏法等不同方面的記號,為演奏者提供了詳盡的指引,讓樂曲的詮釋成為可能。初學時,記憶這些符號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理解它們在音樂中的實際作用與聲音效果,許多教學影片也能提供動態的示範。

掌握五線譜的閱讀能力,就如同獲得了一把鑰匙,能打開通往無數音樂寶藏的大門。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為您音樂學習旅途中的一份清晰地圖,幫助您更有信心地探索樂譜中的奇妙世界。

資料來源

五線譜:一次搞懂所有你該知道的、基本的事情

認識鋼琴譜上的音符、節奏和強弱法 – Flowkey

基礎樂理- 音樂學習 – 陳泫羽Lennett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