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无情的起源是什么?这背后蕴含着什么深意呢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是严格按照其所从事的职业而进行分等级统治的。三教九流就是封建社会中关于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等级排名的次序。

在《汉书·艺文志》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三教九流

九流可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但却有不一的说法。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朝廷,四流官,五流商家,六流客,七馋,八懒,九赌钱。

戏子的起源

戏子的说法诞生于晋代。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源自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在汉之前它被称为“蚩尤戏”。戏中演员头戴野兽面具,表演民间歌舞。戏中常出现的一个场面就是两个相抵角力,以强弱定胜负,故称“角抵戏”。

汉武帝打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导致西域胡人相继朝贡。史书记载,此后胡人曾进贡过两个杂技班子,自此,印度杂技传入中国,“角抵戏”中开始出现了杂技、魔术、音乐、舞蹈表演。这时,“角抵戏”有了“百戏”的名称。

戏子

此汉以后,“百戏”实际上汇集了前代的和外来的多种民间表演技艺,包罗了中、外、古、今各民族各地域精彩节目,兼容并取,合为一体,同时,开始出现略带情节的原始戏剧剧目。当然,其中必有人兽相抵,人人相抵角力的保留项目。

到了三国时代,罗马(埃及)商人秦论曾给孙权进贡过侏儒杂技团,晋代以后,罗马商人更频繁地出没于中国,佛教涌入,各种文化交融,带有情节的“百戏”娱乐之风进入民间,表演者开始称为“戏子”。但这是个贬义的名词,因为在当时,戏子的身份很低贱。

戏子

戏子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叫“伶仃”,是专门供达官贵人娱乐消遣之用,社会地位低下。有句俗话叫“小姐无情,戏子无义”,说的就是对戏子品性的评价也如小姐一般,所以这些无情无义的职业都就被列为“下九流”去了。

那为什么总说戏子无情无义呢?

小姐阅人太多,惯于逢场作戏,故曰无情,戏子整日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唱戏的曲子怎么写的,他们就怎么唱,假面待人,说尽花言巧语,故曰无义。哪有自己的仁义道德观念?除了人品问题,行业风气,更多是生活所迫。

他们都是社会底层,朝不保夕,而且在那种场合,人就是一棵草,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在哪。而且,他们也见过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比正常人更加敏感。而且认真了,付出的,肯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失败了,会比一般人损失更大。

戏子

看看郭德纲主演的《窦天宝传奇》的前两集就明白了,专门讲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唱戏的,说相声的,很多都指着有钱人家捧着,什么叫“捧”?就是你喜欢人家的手艺或者喜欢这个人,就大把的给赏钱,人家就拼命的讨好你,让你开心,等你散尽家财,谁还搭理你?人家又去伺候别的有钱人了。

这就是“戏子无情无义”的意思,其实到了今天也是一样,只是时代变了,形式变了,玩法变了,说法也变了,但是人性这个东西,千年都不变的。

戏子

是针对这两种职业的本身特性的一种延伸比喻。

另外,在古代这两种职业被视为最最卑贱的职业,文人爱拿他们作文字游戏也不足为奇。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