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车”运动吗?第十代思域底盘解析
第十代思域底盘揭秘:探究“运动神车”名副其实与否
提及第十代思域,人们总会联想到其“运动神车”的美誉。那么,这款车的底盘悬挂是否真的如同传闻中那般出色?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第十代思域的底盘构造,一探究竟。
该车前悬挂采用麦弗逊式设计,下摆臂是由单层铁质冲压而成,转向节材质为铸铁,整体给人感觉较为单薄,与同级车型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因此,从悬挂系统来看,它似乎并不完全符合“运动神车”的称号。然而,对于一款定位家用、价格亲民的车型而言,其性能表现已然足够。
相较于前代车型,新思域的麦弗逊悬挂经过了重新设计。减震支柱和下摆臂的形状均有所变化,同时防倾杆的位置和形状也进行了调整。
前轮拱部分采用了树脂材料,有助于减轻重量并提升耐用性。
车头配备了钢制防撞梁,这一点值得称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版车型则采用了更轻质的铝合金防撞梁。
发动机下方装有铝制护板,但在进行保养时需要将其拆除。
车头部分采用了全框式副车架设计,但副车架前端仅靠一根较为单薄的横梁进行固定,因此整体结构更接近于H型。
前副车架的前横梁确实显得较为单薄,甚至徒手就能轻松扳弯。
整个底盘大部分区域都被玻璃纤维板所包裹,平整性相当出色。同时,中间位置还增加了一根加强横梁以提升底盘刚性。不过在同级别车型中,有不少都配备了两根加强横梁。
排气管的中后段覆盖有隔热材料,而油箱部分区域也被聚脂钎维材料所覆盖。
需要注意的是,排气管的隔热材料并未实现全覆盖。
第十代思域的后悬挂采用了四连杆独立悬挂设计。其中,纵向控制臂主要承受纵向力,而其他三根横向臂则主要负责承受横向力。
后悬挂与前代车型相似,采用了弹簧与减震器分离的布局方式。长行程减震器的应用为车辆提供了更多的缓冲空间,从而提升了乘坐舒适性。此外,新车还增配了电子驻车系统。
从副车架连接左右下摆臂的距离可以看出,后副车架的尺寸相对较小。这样的设计虽然为后悬挂提供了更多的安装空间,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身的刚性。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后悬挂可能会逐渐出现松垮现象。
这种四连杆结构在同级别车型中较为常见,具有成本较低、能满足多连杆需求等优点。然而,从设计角度来看,它并无太多亮点可言,与“运动神车”的称号相去甚远。
后轮轮拱部分同样采用了玻璃纤维材料进行覆盖。
相比前代车型,新思域增配了后防撞梁,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综上所述,从底盘方面来看,第十代思域的做工和用料与同级车型相差无几。尽管在护板包裹性方面表现略优,但在悬挂和结构方面并无太多亮点。因此,“运动神车”的称号或许更多地只是针对其外观设计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