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子念什么,孨怎么读、什么意思?
一个子,大家都认识,表示子女,或者古人对其他人的尊称。但是,三个字合在一起,又是什么字呢?今天这篇文章,一起来搞定这个问题!
孨字的读音为zhuǎn,小篆字形这样写:,依《汉典》解释,有如下含义:
①作形容词,表示谨慎;
②弱,懦弱;
③作名词,孤儿。
许慎《说文解字》里对其的解释为:孨,謹也。从三子。凡孨之屬皆从孨。讀若翦。旨兖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进一步解释说:謹也。大戴禮曰。博學而孱守之。正謂謹也。引申之義爲弱小。史記。吾王孱王也。韋昭曰。仁謹皃。與許合。孟康曰。冀州人謂愞弱爲孱。此引申之義。其字則多叚孱爲孨。从三字。會意。服䖍音鉏閑反。孟康音如潺湲之潺。見十四部。凡孨之屬皆从孨。讀若翦。旨沇切。十四部。如下图:
段玉裁说,“孨”字的本义是谨慎,《大戴礼》里说,学问广博,但是谦虚地守住自己的本分,这就是谨慎。从这层含义出发,便有了“弱小”的意思。《史记》里说,吾王孱王也,就是说,我国的王是一个弱小的王。韦昭解释说,这是说他仁慎的样子,这个说法和许慎的说法一样。孟康说,冀州的人把软弱无能叫做“孨”,这层含义,同样是引申义。该字假借为孱字,意思是穿着衣服,拿着锄头,脚踏实地地干活,就是谨慎的表现。孨字的反切音为“翦鉏”,就是“翦”的声母加上“鉏”的韵母构成了它的读音。孟康说,这个音和水流的声音很像,就是“潺潺”的“潺”。这个字的部首,是“孨”,所有跟“孨”有关的字,都归到“孨”部。
《康熙字典》里对“孨”字的解释为:“孨”字的意思是謹慎、谨慎、仁慈、懦弱等,它有多种读音和用法。一种说法是,它是从“旨”字和“兗”字的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的,读作“zhuǎn”或“tuán”。《说文解字》说,它的意思是“謹也”,就是谨慎的意思。《广韵》说,它的意思是“孤露可怜也”,就是孤单无助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它是从“以”字和“轉”字的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的,读作“ruǎn”。《正字通》说,它是古代吴国的一个王的名字,叫“孱王”。魏昭注释说,孱,是“仁謹貌”,就是仁慈谨慎的样子。《方言》说,冀州的人用“孱”字来形容懦弱的人。《六书统》说,孨和进有相同的意思。朱謀㙔说,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争着要先做某事,那些因为弱小而不敢前进的孩子,就用“孱弱”来形容他们。还有一种说法是,它是从“莊”字和“眷”字的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的,读作“zhuàn”。它的意思和上面两种说法是一样的。
如今,孨字除了zhuǎn音之外,其他音基本不再使用。关于孨字,你学会了吗?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传统文化!